四川初升高網(wǎng)小編整理了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地址信息,可以點擊學校名稱查看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更多學校信息,有最新資訊我們會第一時間更新,更多最新信息請關注四川初升高升學網(wǎng)。
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地址: 四川省成都高新區(qū)(西區(qū))西源大道天驕路6號。
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在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設立“家校共育科研基地”授牌儀式:
為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“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”重要講話精神,落實四川省、成都市關于建立協(xié)同育人機制,構建社區(qū)、學校、家庭教育“三位一體”教育體系,根據(jù)《成都高新區(qū)關于推動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的實施意見》以及《成都高新區(qū)“家校社共育?協(xié)助共治理”教育聯(lián)動融合發(fā)展行動計劃》文件要求,學校制定了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關于《成都高新區(qū)“家校社共育?協(xié)助共治理”教育聯(lián)動融合發(fā)展行動計劃》的實施方案并付諸實施,取得了不錯的成效。
為使家校共育工作做得更系統(tǒng)、更科學,在專業(yè)人士的直接指導下,快速高效的開展工作,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在科中設立“家校共育科研基地”。10月14日授牌儀式在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舉辦。
參加授牌儀式的有: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院原副院長龐維國教授,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王鵬老師,電子科技大學學工部副部長、心理中心主任、省心理咨詢師協(xié)會家庭教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媛教授,高新區(qū)德育教研員鐘偉老師,科中家委會會長廖坤麗,張平福校長、張云副校長、曹學軍副校長,校長辦公會成員、班主任代表、家長代表等。
在儀式上,鐘偉老師對學校在“家校融合”方面的工作贊賞有加,也期待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在華東師大、電子科大的支持下,通過大中融合,助力“家校融合”取得更大的突破。
廖坤麗女士代表家長對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的“家校融合”表示了高度認可,認為學校開展的家庭教育相關工作讓家長們也受益匪淺。希望進一步深化“家校融合”工作,讓更多的家長、班主任、學生參與其中。
張平福校長代表學校對有龐維國教授、李媛教授、王鵬博士以及家委會表示了感謝。并從新時代、新課改對學生未來發(fā)展要求的角度以及學生成長的角度追問,學生核心素養(yǎng)培養(yǎng)的著力點,進而提出學生成長生態(tài)體系的建設。通過“家校融合”“校地融合”“校企融合”“大中融合”,實現(xiàn)“家、校、社、企”在教育領域的有機融合,從而為孩子成長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態(tài)。
“家校共高育研究基地”的設立,是在家校共育背景下開展家庭整體解決方案體系建設研究,為家庭教育、家校融合探索一種更加科學、更加高效的問題解決模式。
李媛教授對基地的設立表示衷心的祝賀。李教授談到,從普遍意義上現(xiàn)在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問題的,即使考入科大的孩子家庭也是如此。李教授認為,現(xiàn)在的家庭教育已經(jīng)有意識地要注意孩子的教育,這當然是一種進步。如,注意培養(yǎng)孩子的習慣養(yǎng)成、金錢觀念、分享意識、責任意識等。家長的教育意識強了,但問題在于沒有把這些串起來,沒有“魂”——沒有聚焦到“人”。同時認為,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延伸,有各的自界限?;氐脑O立有助于家長、中學老師、大學教授一起深入探討研究,進而解決這些問題。
龐維國教授從與科中的相識談起,認為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在“大中融合”“校企融合”“校地融合”“家校融合”走在了前列,很多學校是想到了,但沒有做到。從整個更方的范圍來看,家校共育這個課題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。龐教授舉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例子與大家分享,并談到家庭教育的誤區(qū)。如,對孩子進入青春期后,同伴關系的不可替代性認識不足;把孩子與父母的沖突簡單歸為青春期叛逆等。
龐教授也從新高考的角度談到,新課改將在以前高考基礎性的特征之上,突出綜合性、應用性、創(chuàng)新性的特征。而這些特征決定了必須通過項目式學習方式來培養(yǎng)學生深度思維能力,這也決定了家校共育是非常必要的。如何融合共育,是需要探索的。這個過程一定非常困難,但一定要結合學校的特色去做,最后形成的解決模式會是什么樣大家沒有太多預設,但一定要去做。這個項目是非常有價值的。
課題主研人員危微老師就課題研究的背景、目的、方向,擬解決的問題和希望達成的結果做了詳細闡述。在中國社會高速發(fā)展,大國復興背景下,我國的家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,如何使當前家庭教育在國際化視野下既傳承又創(chuàng)新性學習是家庭教育改革的關鍵。
結合我校實際情況:近年生源結構變化大,家長教育能力參差不齊,家庭背景較多元,孩子成長背景復雜多樣,從而使學生的問題錯綜復雜。學校響應國家號召和各級政府要求,高度重視家庭教育,希望加強家校共育對于家庭教育的指導和幫助,以期引導家長了解教育、參與教育、提升教育質量,幫助廣大家長學習掌握科學家庭教育方法,讓每一個孩子能身心健康成長。
授牌儀式后,專家、教授與教師、家長代表進行了“家校共育”的研討。王鵬博士主持研討會并發(fā)言,他分享了關于家校共育方案的思考。家校共育即是指家庭和學校共同資源搭建后共同努力、共同教育,承認學校和家庭有不同的邊界和責任,但需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。要充分賦能、發(fā)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,實現(xiàn)學校與家庭職能的融合。
因很少家長是學過家庭教育學的,父母、老師、孩子三方對同一問題的認知也許是不同的,班主任也不能做到了解班級全部家長教育的不同,所以需要一個科學而專業(yè)的評估來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自查問題。然后科學分流、科學建議。通過專業(yè)團隊培養(yǎng)班主任的專業(yè)指導能力,打造一支專業(yè)化的有指導能力的班主任團隊。學校要成立心理教育指導中心,不局限于心理咨詢,搭建成解決教育困惑的平臺,如以互聯(lián)網(wǎng)為平臺,上傳專家培訓課程、優(yōu)秀家長分享等音頻或微視頻。
李媛教授發(fā)言,談到了研究方案的落實,要讓家長在項目研究中有獲得感,真正促進學生成長。建議從危薇老師現(xiàn)有的家校共育方案中梳理,抓住核心。考慮學校、家庭需要解決什么問題,需要什么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。同時要注意,老師、家長、孩子的達成一致。
龐維國教授發(fā)言,認為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的家校融合項目研究切口不能太大,不能蜻蜓點水,要有聚焦點,抓主要矛盾??梢酝ㄟ^問卷、測評等方式,使老師、家長、孩子三方觀點融合一致,千萬不能一根筋地折騰。從社會支持系統(tǒng)的構建角來看,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、同伴、親子關系的社會系統(tǒng),找到孩子最容易受感動時刻,給予切入點。同時建立保護措施,如問題行為的孩子的應對機制等。
張平福校長總結說,首先要梳理問題點,制定明確的、合符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實際、具有科中特色的方案,然后抓落地;其次,研究問題要講科學方法,從簡單到系統(tǒng),先實踐再理論,要充分思辨。研討會上,專家教授與學校班主任代表和家長代表也進行了交流。張平福校長為專家、教授、家長代表頒發(fā)了項目聘書。
來源:文章和圖片部分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(lián)系初升高升學網(wǎng)。
編輯:csg2
歡迎加入《四川初升高升學網(wǎng)官方》QQ群 | |||||
地區(qū) | 面向考生 | 群名稱 | QQ群 | 申請要求 | 點擊加入 |
四川 | 高中 | 四川2025年高考群 | 932268495 | 高三家長加群并備注 | |
初中 | 四川2025年中考群 | 946912595 | 初三家長加群并備注 | ||
小學 | 四川2025年小升初群 | 727184448 | 六年級家長加群并備注 |